第11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大道向前沿着总书记足迹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4月2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更新理念 创新路径 强化“三全”心理育人

  吴波 朱佳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在新时代“三全育人”大背景下,如何更新理念、创新路径,强化“三全”心理育人工作、提升育人实效,是涉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打造多元化全覆盖心理育人共同体

  心理育人是一个“自助-互助-他助”的过程,这决定了其工作队伍必然是“全员性”的,多元育人主体应各负其责、合作联动。

  树立育心与育德相结合的育人理念。明确“立德树人”心理育人总目标,在育人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其将个人成就与国家发展需求紧密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在对社会的担当奉献中感受快乐、实现自我价值。

  发挥多元心理育人主体作用。建立以学生自我教育为基础,学生朋辈互助力量为辅助,心理健康中心专兼职队伍为骨干,辅导员、班主任为主力军,全体教师和后勤服务人员、管理人员为补充的多元化心理育人共同体。强调“学生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加强朋辈互助队伍“心理问题识别”与“心理疏导陪伴技巧”等训练,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方面的作用,推进学科专任教师心理育人能力的培养,凸显管理与后勤服务人员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形成良好育人合力。

  建设“家-校-社”心理育人联盟。建立常态化“家-校”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心理育人理念;开通“校-医”绿色通道,与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社区合作,形成全覆盖心理育人联动格局。

  构建发展性全过程心理育人内容体系

  全过程心理育人须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因时因需规划育人主题,将育人工作融入大学生成长的各个时期。

  大一适应准备期。在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入校前,通过完成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家校共育信息卡”,掌握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入校前心理发展状态;入学后,主要围绕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探索专业兴趣等心理育人主题,通过开展心理第一课、破冰之旅、心理普查、自我探索主题班会等,指导学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大二、大三稳定发展期。主要围绕提高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发展亲密关系、培育“爱校荣校”“爱农兴农”家国情怀等心理育人主题,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阳光成长”系列活动、亲子心理咨询、体验式第二课堂等,全面引领和促进学生建立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培养责任和担当意识。

  大四趋于成熟期。主要围绕正确做好未来规划、调适学业就业压力、如何科学决策、积极面对毕业分离等心理育人主题,通过开展毕业班离校团体心理辅导、毕业系列主题讲座、毕业生个性化心理测试服务等,帮助毕业生稳定心态、激发潜能、积极面对未来。在学生毕业后,通过电话回访、走访探望,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心理适应状况,给予暖心的心理支持。

  形成立体化全方位心理育人协同矩阵

  心理育人不是孤立的“点”,是立体的“面”。应充分融合各育人体系、联动各育人载体,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效用。

  心理育人与其他育人体系相融合。把心理育人工作有机融入课程、服务、文化、资助等其他育人体系,使育人要素同向而行:在课程育人中,整合专业教学目标与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目标开展教学设计;在服务育人中,建设宿舍楼栋辅导员工作室,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思想熏陶和心灵滋养;在文化育人中,通过举办各类“农”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爱农、兴农”正确价值观、理性对待荣誉和挫折等。

  线上线下心理育人载体相联动。开发以心理育人为主题,符合大学特色、贴近心理需求的微课堂、微电影、微动漫等互联网媒体资源,开创心理育人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站和微博,开展线上心理咨询预约,建设智慧心理信息平台,与线下心理中心建设、教育活动开展、心理课堂教学、心理咨询服务联动起来,增强心理育人吸引力,提升心理育人成效。

  专业教学与实践课堂相贯通。推进专业教学与实践课堂融会贯通,在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基础上,将心理育人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体验式第二课堂活动,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分别系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兼心理中心主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