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我叫杨帆,今年50岁,下岗职工,是永州市零陵区朝阳办事处老路口社区居民,目前无房,患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妻子42岁,四级肢体残疾,夫妻均无固定职业,有一5岁女儿。我们夫妻都是四五十的人了,工作难找,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每月还要吃近300元的药。医生告诉我,我的病必须最大限度地减轻工作和精神压力,接受正规治疗。
我多次向社区领导申请低保,都说同情、帮助解决,但指标名额有限,需继续等待。有多少比我家条件好的人都享受了低保,我家这么困难为何不行呢?
杨帆
调查附记:
记者将投诉反馈给了永州市零陵区社会救助局。日前该局回复说:他们接到投诉后,立即派专人汇同朝阳办事处社会救助站人员进行了调查,经了解,杨帆于2010年和2011年两次向社区递交申请,要求享受低保待遇。社区收到申请后对其家庭进行调查,两次入户调查他们都不在家,这次调查也没有找到人,并无法与其联系。邻居说他们长期不在此居住,全家可能在冷水滩区打工,长期住在冷水滩区。
该局说:零陵区现在实行的是经常居住地申报制度,如该同志长住冷水滩,请本人持户口、身份证到零陵区民政局出具没有享受低保的证明后,再到冷水滩区居住地社区申报,他们将一并告知其具体办理程序。
本报记者 欧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