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南
随着2023年主题教育的开展与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入人心,2024年已经进入巩固主题教育成果阶段,司法行政系统突出本领域的特色,不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教育与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大众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路径研究”项目组、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在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大众化方面作了探索,效果明显,习近平法治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接行业
从以案说法体现
习近平法治思想
通过调研,项目组及研究中心了解到监狱(包括所辖企业)、戒毒所(包括所辖企业或医院)、法院、检察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情况,每个单位党委中心组能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在工作过程中做到坚持做到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总抓手来谋划与推进,逐步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等五大体系。能充分认识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还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要解决好相应问题,必须继续推进法治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司法制约监督,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带头遵法学法用法守法,带动各支部学以致用,以零容忍的态度做好反腐败斗争、以坚持到底的态度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和“保护伞”,提高办案效率、提升办案质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如法院,以高质量审判工作尤其是刑事审判工作,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平安中国。
深入社区
从社会治理凸显
习近平法治思想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枫桥经验”,毛泽东同志批示:“要各地效仿,经过试点,推广去做。”60多年来,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并得以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枫桥经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上,法治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治保障,我们要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信仰法律的意识。中国属于熟人社会,过去几十年,人民遇到问题,往往习惯于找熟人、托关系,直至今天,仍然存在信权不信法、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只有让人民真正感受到法律的权威,享受到尊法守法带来的好处,才能让更多的人成为尊法守法的典范,让那些违法者无处逃身。这样,才能既保障人民权利的享有,又能养成其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法治氛围。要用人民乐于接受的方式,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视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精准分析人民的法治需求,进行精准滴灌。社会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坚实基础。
走进乡村
从日常生活融入
习近平法治思想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法治建设是乡村治理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乡村法治基础、法治环境比较薄弱,农民学法积极性不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法治在乡村还未能充分发挥引领和保障作用。村党组织书记要带领村干部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让法治元素随处可见,可以利用乡村文化建设阵地如法治广场、法治长廊、院坝进行宣传,让人民群众耳濡目染,充分用好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农民丰收节等时间节点,在法治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法治驿站等基层普法平台和阵地,进行法治文化宣传。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的作用,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巩固农村和谐稳定、家庭和睦、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用好网络
从舆论阵地传播
习近平法治思想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能给人民带来便利、安全;用得不好,就会浪费时间、精力,危害身体,影响工作,扰乱社会秩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要在对网络舆论生态的清醒认识和正确分析上,做好网络舆论引导。互联网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变量,当今的舆论场,成为信息传播的集散地、话语碰撞的打擂台,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为适应新形势与网上生态变化,积极抢占新兴舆论阵地,用好各单位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视频号、其他自媒体等宣传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录制音频、视频,分享庭审感悟、电影及电视剧反映出来的法律法规知识,就习近平法治思想相关专题如政治与法治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等开展座谈会进行交流与研讨,并及时做好网上报道,同样是在传播习近平法治思想。如电影《第二十条》,将电影与普法融合,开辟了普法新渠道,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法律职业人要有“如我在诉”的境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蓬勃兴起,我们需要科学认识网络治理规律,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和依法上网。
植入头脑
从思想前沿研究
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出现了值得深入研究与实践的问题,如司法机关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加强涉外法治工作,如何加强涉外法治工作;在改革开放越深入、经济越发展的条件下,如何理解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如何保障各类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高等院校如何办好法学教育,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办法,进而切实做到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直抵心里
从人民利益阐释
习近平法治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主要方面的“十一个坚持”之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法治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现在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更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突出体现人民最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托幼养老及生命安全等方面。政法机关是与老百姓打交道比较多的部门,也是群众看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民事案件同人民群众权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各级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提高办案质量和司法公信力,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讲群众的身边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让人民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以群众意见这把尺子来衡量成效,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习近平法治思想阐释工作的根本标准。
总之,学习与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有效传播,需要政校行企家社协同,从以案说法、社会治理、日常生活、舆论阵地、思想前沿和人民利益等方面着手,通过对接行业、深入社区、走进乡村、用好网络、植入头脑、直抵心里等路径,打造校局狱院所合作、校企合作、校区合作、校村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共建的资源共享平台,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实现习近平法治思想大众化,为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在法治领域得以落实。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1B28),受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
作者系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