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斌升
2月28日,省司法厅召开2024年全省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全省39个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成效突出单位予以通报表扬。涟源市司法局位列其中。
近年来,涟源市针对刑释人员“危顽病困”现状和服刑人员困难家庭未成年子女“急难愁盼”现象,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衔接管控、帮扶救助、就业安置等工作,全力守护安全稳定,全心帮助走向新生。
建章立制 从管用到实用
为做好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涟源市司法局2013年在全省率先成立拥有独立法人和编制的机构——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办公室。
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后,该办加强了教育帮扶职能。设立由市委书记任顾问的领导小组,完善依法治市委员会专题研究制度,确保有领导抓事、有机构管事、有专人做事。强化每多帮助一名对象自新自立,就是为社会和谐多增一份力量的帮教理念。出台规范性文件,纳入“平安涟源”考核。每两月进行1次监管安全分析,形成机制体制操作性强,部门、乡村、社会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个不卖力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入监帮教 从力度到温度
市安帮办加强同全国402个监所进行政策沟通、信息互通、帮扶联通,为3601名涟源籍服刑人员建立帮教档案。入监开展亲情帮教、出监制定衔接方案,让法治温度可感可触。
2023年12月27日,在省雁北监狱“监地齐携手·帮扶促改造”联合帮扶活动中,59名涟源籍服刑人员听到了久违的乡音。司法、民政、人社部门带着家书和视频走进高墙,就法律咨询、就业帮扶、困难救助等答疑解惑。激发改造热情,深入实践“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工作方针。
关爱孩子 从爱心到暖心
以“情暖高墙、关爱孩子”活动为契机,联合民政部门在全省最先启动“爱心即初心、帮教暖人心”政府购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保护项目。
通过调查走访、心理辅导、思想教育、精准帮扶专业服务和诚心、贴心、暖心精细服务,2023年帮扶未成年子女1760人次,落实低保和助学金56万元,解决1462个失学、失养、失爱问题。用爱心温暖心灵,帮助孩子们走出困境,实现生活有依靠、就学有保障、成才有机会。
视频会见 从难事到实事
切实解决老幼病残出行不便、困难群众赴监往返经济负担难题,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将创建监地视频会见室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举措。为罪犯和亲属建立一条便捷的沟通桥梁,通过特定场所实施面对面的视频语音交流,实现家门口探监。已有4329人次成功会见,通过远程传亲情、真情唤新生,缓解相思之苦,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把难事办成实事,达到司法行政便民惠民的目标。
联合帮扶 从会场到现场
推行“一线工作法”,真正将任务落实落细。在“会场”研究思路,将政治话语转化成群众语言,到“现场”解决问题,将政策法律转化成群众实惠。
2023年5月24日,“爱心暖童心,帮教在乡村”六一联合帮扶服务暨“小海豚关爱成长计划”调研走访活动,现场为20名困境子女发放爱心助学金和慰问物资,开展视频帮教。应邀省市领导、监所及明伦公益负责人与参会人员分成4个组,入户走访困难家庭,排忧解难,将关怀和爱心送上门,解决服刑人员后顾之忧,提振服刑家庭生活信心。
就业培训 从扶技到扶业
刑释人员出狱后因与社会隔绝了一段时间,部分对象缺乏技能,一度处于失业状态。涟源市安帮办建立“政府总体安排、乡镇精准摸底、司法负责组织、学校具体培训、人社考核发证、财政补贴费用、基地推荐就业”的技能培训机制,切实提高对象谋生本领,帮助实现就业。共有1374名刑释社矫人员通过学习汽车维修、中式面点、计算机装配、现代农业等实用技能走上了新的岗位,实现个人安定、群众肯定、社会稳定。
对家庭遇到重大变故、感情邻里矛盾、生活就业困难的对象,开展入户敲门行动。千方百计为其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如李某患精神病、肖某瘫痪留监不回、颜某无家可归等,主动出击,积极联系成员单位采取强制收治、低保救助、过渡安置等方式,闻令而动妥善处理,有效化解风险隐患。
创建基地 从实干到实绩
对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刑释人员的安置就业这个难点和堵点,始终把依托企业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作为化解“三无”人员临时生活和居住的有效途径。以市级创办集教育、培训、就业、安置一体的基地为龙头,21个乡镇(街道)设立安置点为补充,联合铭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及时推荐就业信息和岗位,打造1+N安置模式。累计接纳487人,用实干实绩让刑释人员出监门进厂门,由罪犯变职工,安置一个,稳定一家,平安一方。
截至目前,已有21个省55个县市区65所监狱先后来涟调研交流,为推进监狱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作为整体来抓提供了涟源做法,为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增添了帮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