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健康·服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健康·要闻

第03版
健康·服务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20年01月09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去南方过个“暖年”
专家:“候鸟”式迁徙可致心脑血管疾病突袭

    本报记者 王璐 综合报道

    疾控部门一项来自15个城市、包括193.61万例心血管疾病死亡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中,17.1%归因于温度气候,其中15.8%是由于寒冷所导致的死亡,1.3%是因炎热引发的死亡。而在温度气候变化因素中,“候鸟”式迁徙成为一个易被忽视的重要因素。疾控部门提醒准备在寒冷天气由温带或寒带到热带地区居住、休闲旅游的中老年人,在出发前务必做一个全面体格检查,有脑血管闭塞或重度狭窄者慎去南方温暖区域,以防心脑血管疾病突袭。

    冠心病患者

    受寒冷冲击最大

    人是恒温动物,其核心温度(指心、脑、肺等主要脏器温度)通常维持在以37℃为中心的一个狭窄范围内波动,极端情况时可向上浮动3℃,达到40.5℃,向下则只有-1℃达到36℃。超出这个范围生命活动将受到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暴露于极端气温可诱发血压、血液黏稠度、胆固醇和心率显著变化。当前,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等相关疾病发病率的升高,易受极端气温影响的人群亦不断增多。据疾控部门统计,地处北纬45度的哈尔滨一年中有5个月是冰封期,冬季最低温度经常在-37℃~-38℃。每年冬季气温降至-19℃以下时,该市死亡人数随温度走低而显著上升,其中2.7%的人口死亡可归因于低温寒冷,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受低温寒冷的冲击最大。

    昼夜温差大

    心血管事件增多

    韩国学者在分析昼夜温度范围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入院率的影响中发现,昼夜温差每增加1℃,心衰和哮喘患者的入院率则分别提高3%和1.1%,其中,老年人最易受牵连。当昼夜温差超过9.6℃时,因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慢性阻塞性肺炎引起的急性事件发生率则显著提高。

    此外,有研究发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老人还是年轻人,脑出血的发生率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其中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在冬季最高,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最低。由于人体温度调节系统处理突发情况能力有限,突发温度变异会带来人体相应变化,例如血胆固醇、心率和血小板黏度均增加,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因此一日内较大的温度变化可致人群中出现超额死亡。

    “候鸟”式迁徙

    也会影响血压

    时下,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热衷于“候鸟”式生活,冬天离开凛冽的北方,成群结队到海南、云南等地避寒,春夏时再“北归”。殊不知,在一南一北的旅途中,将会在数小时内跨越两个或以上不同气候带,两地的温差可达25℃~55℃。这种“过山车”般的温度骤变,极易引起身体不适,造成血压的波动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突袭。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温度波动比气温本身对脑梗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更大。温度变化会引起血压变化,血压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实验表明,当室外气温高于10℃时,温度每上升1℃,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0.4毫米汞柱和0.28毫米汞柱,一旦因“热应激”骤然升高人体温度,即可使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慢30%,极易酿成脑梗的风险。

    疾控专家建议,高血压患者在气温骤降及季节更替时,务必加强血压的自我监测,密切关注血压值,警惕因外界温度变化所致的血压急剧变化。如果发生血压值急剧升高,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避免随意用药酿成危险。准备由温带或寒带到热带地区居住、休闲旅游的中老年人,也需在出发前接受全面体格检查,有脑血管闭塞或重度狭窄者应遵从医生的指导合理选择出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48 13973122817 13808469230 传 真: (0731)84326211 订报热线: (0731)84326226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健康·要闻
   第03版:健康·服务
   第04版:健康·人文
   第05版:中医中药
   第06版:妇幼保健
   第07版:生活百科
   第08版:心灵家园
想去南方过个“暖年”
预防流感知识进校园
艺考少女突然发病
医务人员爱心送考
巨型舌头堵食道
微创手术一时除
大爷跳广场舞摔断锁骨
全方位“大桑拿”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