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婚恋家庭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健康·要闻

第03版
健康·服务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9年07月25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奶奶不见了,我该怎么办?”
教孩子这样认识死亡

    小安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男生,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即使是春节也很难回家一趟。奶奶是唯一照顾他的亲人,负责他的生活起居。小安是个内向的孩子,平时也很少与同学交流。自然,他与奶奶有着特殊的情感连接。很不幸的是, 奶奶在上个月突发疾病去世了。办完奶奶丧事后一个月,小安失踪了。校长赶紧发动全校师生,一起去找小安。最后在一栋教学楼的天台上找到了他。他独坐在天台的边缘,两眼无神地看着远方,孤独的背影显得很是凄凉。

    儿童在面临亲友去世时,会遭受到巨大的心理应激。此时,如果有成人的陪同、心理引导和情感鼓励,就能更快地认识死亡的本质、接受生命中的无常和增强生命质量的价值感。但许多人认为,保护儿童就要让他们远离这些易感的心理场景,认为死亡这种哀伤主题活动会刺激到儿童的安全感,引发他们大量的负性情绪,干扰到他们睡眠、进食和社交活动,给心灵发展蒙上阴影。这种看法其实低估了儿童的心理承受力。实际上,很多成人自己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从小也被隔离在亲友的死亡活动之外,他们对死亡怀着一种既悲伤又畏惧的矛盾心态,也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独自面对亲友的死亡事件。正因为大家都畏惧,笔者认为人们应从孩童时期开始学习正确地认识死亡,接受生命中的重大情感冲突,学会适应多变而复杂的人际关系格局。

    家长和其他教育者可以引导孩子这么做:

    第一、经历丧失是我们的生命课程之一  当我们痛失亲人的时候,会花不少的时间,以不同的程度,逐渐经历生命丧失的四个阶段。首先是否认与隔离,然后依次是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我们时常会反复经过这几个阶段,直到能够平静地接受死亡为止。有许多人即使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达到悲痛的顶峰,也无法走入接受丧失这一最后阶段。

    亲人的死,或许会激发个体评估自己对死亡的感受。有人会考量死亡的脆弱性,感慨生命的无常;有人会低估自己的生命价值,轻易地放弃自己的求生意愿;有人会愤怒对方生命的变故,虽然活着,但自暴自弃来降低生命的质量。

    应对丧失之痛,最终是一个非常私人、各自不同的经历。没有人能替代他人轻易地度过这个时期,也没有人能完全理解他所经历的所有心情。但是,陪伴是有意义的,他人可以和丧亲者同在,在经历这段过程的时候帮助他、安慰他。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允许自己感受迎面而来的悲痛。

    第二、降低孩子对死亡的好奇心  什么原因导致了部分儿童、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不顾一切去靠近并寻求死亡?以下几点因素:一是家庭因素。发展不顺利的孩子,容易感受到死亡对其产生的刺激。处境不利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这类缺爱的孩子,他们在心理上对身边最亲近的人产生了深深的依赖感,一旦有人离开或去世了,他们的丧失感就特别深重,不断涌现在脑海中。加上没有可以倾诉,对其引导的人给与帮助,他们很容易对生命产生厌倦。二是社会因素。我国的传统文化导致国人都避讳涉及死亡问题,大部分的人都不愿公开谈论死亡,更不用说进行有意识的死亡教育。三是同伴影响。同伴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伴之间的比较,没有亲人陪伴的孩子,会对那些拥有幸福家庭的孩子产生羡慕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会使得其产生失落感。其次是受到同伴的不良影响,有些孩子在同伴自杀的刺激下,对生活失去信心,只向快速地逃避当前的困境。

    第三、告诉孩子死亡的真相  学校和老师应在班级着手进行生命教育,给孩子们看关于生命重要性的案例,给他们读关于生命的心理绘本,如《一片叶子落下来》《獾的礼物》《爷爷变成了幽灵》《长大做个好爷爷》……通过故事,帮助孩子们认识死亡的本质。也可以趁每周的班会时间,让孩子们将这些排练成故事,表演给其他的同学及家长观看,让他们从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贵与易碎。

    还可以开展特殊的主题班会:给过世亲人的一封信。孩子们可以分享自己身边去世亲人的生命故事,并为他们写一封信,向他们诉说自己的思念和不舍,让孩子们有一个感情宣泄的渠道。

    四、多种心理活动让孩子不惧怕亲人的去世  心理活动方式包括与儿童讨论死亡的经历和影响、用心理剧来模拟车祸后的情景、到墓地去参加葬礼、甚至涉及模拟一些“与去世亲人告别“的哀悼仪式、高年级学生还学着写墓志铭等。在学校开设一些应对挫折、珍惜生命的课程,并特别设计一些自杀防御的教程。德国学校邀请殡仪馆工作人员与儿童一起进行情境扮演和角色扮演,让儿童体验死亡的场景。幼儿园可以将死亡课程内容与动植物教学融合,儿童通过养宠物、植物的过程来提升尊重生命的意识。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罗燕 黄任之 李昱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48 13973122817 13808469230 传 真: (0731)84326211 订报热线: (0731)84326226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健康·要闻
   第03版:健康·服务
   第04版:健康·要闻
   第05版:家庭医生
   第06版:育儿宝典
   第07版: 快乐养生
   第08版:婚恋家庭
教孩子这样认识死亡
牵一只蜗牛
去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