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健康·要闻

第03版
健康·服务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8年12月0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阳人民健康获得感多多
——衡阳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40年回眸

    本报通讯员  李智  赵俊

    改革开放40年来,衡阳市卫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工作方针政策,坚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目标,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坚定不移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效率,市民健康水平和人口综合素质大幅提升。2017年,衡阳市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为8.86/10万、2.91‰,较1978年的65/10万、75.43‰大幅降低;人均期望寿命76.4岁,较1978的68.3岁大幅提高。

    坚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看病贵看病难逐步缓解

    1985年,国家启动第一次医改,衡阳市卫生系统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实行院长负责制,干部职工实行招聘制、合同制。2009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衡阳市积极推进实施有关改革措施。一是全面推行医保制度,2016年,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完成整合,近年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二是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2017年,衡阳市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全覆盖,实施按病种收付费的病种达106种,医疗费用年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三是有序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2010年实施以来,现已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框架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率达90%以上。四是加快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全市目前共建立医联体98个,7家三级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其中4家三级综合医院、18家二级医院与200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对口帮扶机制的建立,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上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五是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衡阳市目前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055个,签约居民251.2万人,其中重点人群132.12万人,签约率分别为34.24%、70.51%。通过落实医改举措,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得到逐步缓解。

    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初期,衡阳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落后,医疗卫生队伍青黄不接,专家、学者、专业人员知识老化。改革开放后,衡阳市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医疗卫生机构由少变多、由小变大变强。1997年,衡阳市各农村县市区全部达到初级卫生保健最低限标准。2003年,衡阳重新调整了乡镇卫生院布局,整合了卫生资源,保证了全市“一乡一院”。2008年,衡阳市全面完成了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并添置了配套设备。近年来,衡阳市又积极争取和完成国、省资金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全市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配置了X光机、心电图机、B超机等基本医疗设备,少数乡镇卫生院还配备了CT、CR(DR)等先进医疗设备。同时,从2003年开始,组织对全市基层卫技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轮训,并开展了全科医生培训、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招收等工作,提高了衡阳市基层卫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此外,衡阳市还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2003年以来,批准设置了“衡阳爱尔眼科医院”“衡阳康阳骨科医院”等60多家民营医院,引进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协同促进卫生事业发展,逐渐形成以市城区三级医院为龙头,县级人民医院为枢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为网底、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服务网络和多元办医格局,基本构建城市居民“15分钟就医圈”和农村居民“20分钟就医圈”,能够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筑牢公共卫生防护屏障

    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非典以后,衡阳市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硬件建设,争取国、省投资资金完成了13个疾病控制机构和9个医疗救治体系项目建设。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行疫情网络直报,加强疫情监测和分析,大力开展计划免疫工作,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大幅降低,有效遏制了肝炎、痢疾、流脑、乙脑、钩体病、出血热、伤寒、霍乱、新生儿破伤风等一批曾经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蔓延流行,有效处置了非典、霍乱、人禽流感、甲流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基本消除了丝虫病、疟疾和碘缺乏病,全市连续32年无白喉病例发生,连续26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爱国卫生工作有效开展,2017年,衡阳市成功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评,“灭蚊”“灭蝇”工作达到国家C级标准。2003年,组建了市、县两级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大大加强。同时,逐步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制定了应急预案,加强了应急演练,配备了人员、物资、设备,应急能力得到加强。在抗冰救灾、援川抗震救灾、抗洪抗旱救灾、重大突发事件救援等工作中,全市卫计系统科学应对,有序、有力、有效开展了卫生应急救援、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工作。2009年,衡阳市开始全面实施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14类55项,经费标准提高至55元/人年,群众健康获得感明显增强。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制定出台了《衡阳市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落实了“三保障、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综合医疗保障政策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惠民措施,扎实开展了“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大幅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

    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得到满足

    40年来,衡阳市在加强各级医疗机构房屋、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的同时,狠抓了重点专科建设,并以重点专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了医疗科研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全面进步。目前,衡阳市共有国家级重点学科 1个、省级重点学科24个、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5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及全科医生培训基地9个,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同时,深入实施医院管理年和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积极推行系列便民惠民措施,全面实行“无假日”医院,改善就诊流程,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健康咨询、下乡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转变服务理念,深得社会好评。中医事业快速发展。1987年,衡阳市将全市9所集体所有制县、区级中医或中医为主的专科医院先后转为全民所有制,加强建设和管理,积极打造中医品牌。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加强医疗机构“三防四室”建设和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推动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医患关系明显改善。大力推行无偿献血,1998年,无偿献血先后在卫生、教育系统成功试点,继而稳步推进和铺开。2001年,全市无偿献血首年破万人次。2005年开始,全市实现医疗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目标。2008年开始,衡阳市连续5届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强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优生优育观念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40年,也是计划生育政策渐进式调整和计划生育转型发展的40年,生育政策不断完善,由一孩半、单独两孩、到全面两孩,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衡阳市开始实施“单独两孩”政策。2016年,衡阳市“全面二孩”政策平稳落地。2017年,衡阳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0‰,较1978年的8.72‰下降了2.32‰,人们的婚育、养老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早婚早育、多子多福和重男轻女等观念逐渐被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生男生女都一样等科学、文明、进步的观念所取代。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改革开放40年,衡阳市卫生计生事业飞速发展,硕果累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衡阳卫计人满怀憧憬、信心百倍,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以打造湘南区域医疗中心和建设健康衡阳为目标,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为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48 13973122817 13808469230 传 真: (0731)84326211 订报热线: (0731)84326226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健康·要闻
   第03版:健康·服务
   第04版:健康·要闻
   第05版:健康·资讯
   第06版:健康·关注
   第07版:医学前沿
   第08版:饮食营养
   第09版:生活百科
   第10版:中医中药
   第11版:家庭医生
   第12版:育儿宝典
   第13版:女性保健
   第14版:药械指南
   第15版:养生健体
   第16版:养生健体
衡阳人民健康获得感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