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妊娠期糖尿病,不少人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胖胖的孕妇模样,认为胖孕妇往往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事实上,妊娠期糖尿病并非只有胖孕妇才会得,体形正常甚至偏瘦的孕妇也可能患病。肥胖是引发妊娠期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另外如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孕期体重增加过快、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有巨大儿分娩史、年龄增长等,都是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所以“苗条”的孕妇也不一定与糖尿病绝缘,不能掉以轻心。
高危人群要提前进行糖筛
上面提到的这些危险因素中,有些是可以控制的,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体重增加过快等。而有些则无法避免,所以有一些妊娠期糖尿病有时防不胜防。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在怀孕24~28周时,建议每个孕妇都要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以下简称“糖筛”)。
如果怀孕12周到医院建围产保健手册时,空腹血糖值大于7mmol/L(毫摩尔每升),要警惕糖尿病;小于5.1mmol/L,为正常;5.1~7mmol/L,则属于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提前进行糖筛,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筛查前正常饮食确保准确性
很多孕妇为顺利通过糖筛,会在筛查前几天减少主食、糖类摄入,这样做很不可取。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很大,会增加胎儿畸形、胎死宫内、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巨大儿等发生的风险,还会增加孕妇及胎儿以后患糖尿病的风险。通过饮食干预虽然通过了糖筛,却可能使妊娠期糖尿病被漏诊,使孕妇和胎儿面临更大的风险。
为了确保糖筛结果的准确性,专家建议孕妇注意这些问题,筛查前三天正常饮食,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少于150克(约相当于4两主食),筛查前空腹8~14个小时,筛查时第一次抽血应在上午9点前进行,太晚的话孕妇太饥饿,可能导致血糖反射性升高,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筛查过程中最好静坐,避免过多走动,避免情绪有大的波动。
体重、糖筛正常都不可大意
通过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我们了解了体重正常的孕妇,如存在其他危险因素时,同样会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而糖筛结果正常,也不等于进了“保险箱”。一些孕妇糖筛通过后就放开了吃各种食物,结果出现体重增加过快等问题,在怀孕晚期被查出患了妊娠期糖尿病。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另外,如果糖筛结果异常,孕妇也不必过度担心,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饮食、运动等得到调节,80%~95%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只有5%~20%的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长春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窦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