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先生是中国当代国学大师,曾获首届全球华人终身成就奖,被学术界尊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今年年初,饶宗颐先生在睡梦中安然辞世,享年101岁。尤其难得的是,饶老不仅安享高寿,且晚年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其长寿养生之道值得我们借鉴。
勤于治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饶宗颐先生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饶家世代经商,在当时堪称潮州首富,家学渊源更是深厚,其父饶锷修建了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藏书达数十万卷。
饶老少年时便经常在天啸楼里读书习文,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研究领域涉及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等13个门类,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同时,他还通晓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印度语、伊拉克语等六国语言文字及梵文、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等古文字。此外,饶老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也有很深的艺术造诣。
饶老晚年时依然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兴致来了能将上万字的文章一气呵成,还曾连续创作几十首诗歌。每当有晚辈向他请教学问,饶老都表现得兴致勃勃,思维反应非常敏捷。他常说:“这是我不服老的表现。”
饶老很早便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从不沉溺于书堆中钻研学问,而是经常行游天下,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他曾说,将从书本上了解到的知识在实地进行验证,并受到新的启发,产生了新的疑问,然后继续查书、研究、追寻问题的结论,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2017年,饶老百岁高龄时还不远万里前往法国巴黎,参加“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展”开幕仪式。
淡泊名利 性情随和
饶宗颐先生一生学术成就傲人,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他与钱钟书并称“南饶北钱”,他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国外把他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国内更是将他视为“第一国学大师”。然而,面对各种赞誉,饶老总是淡然一笑。他曾对朋友说,“和”表现了中华文化的最高理想,人生在世,难免会被各种欲望所困扰,形成心中难以消解的“挂碍”,其实,这些“挂碍”都是物欲太多而自己造出来的,因此,要把“名”和“利”看淡一些,避免沦为物质的俘虏。
有人将饶老与清末大学者龚自珍、王国维并提。饶老说,与他们二位比较,自不敢当,龚自珍只活到49岁,王国维先生50岁,自己比他们多活了几十年,也就多做了几十年的学问,所以这种比较不够公平。饶老认为,龚自珍吃了“火气大”的亏,否则应该可以更长命,成就更大。
饶老曾将人的生命比作蜡烛,如果红红旺旺地燃烧,很快便会熄灭,反之,如果是比较柔和的火苗悠悠地燃烧,便能持续的时间长久一些。这其实也暗合了养生宜“灯用小炷,节爱精神”的思想。
饶老晚年时须发皆白,颜容清癯,慈眉善目,虽是名誉国际的鸿儒,却性情随和,从不摆架子,言谈也很幽默,如老顽童般有趣,是一位快乐达人。有一次,有人当面称其为大师,饶老呵呵笑着说:“呵,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猪’谐音)。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
珍重身体
醉心书画、古琴
饶老自14岁起便学习“因是子静坐法”,每天坚持做15~30分钟,几十年来从未间断。“因是子静坐法”是近代著名学者、养生学家蒋维乔在传统静坐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锻炼的经验而创建的一套呼吸静坐养生法,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曾广泛流行。
饶老晚年时,经常有人向他讨教养生之道,他说,自己的经验是要珍重身体,作息规律。他每天早上6时起床,沐浴、静坐后便开始读书和研究学问。饶老做学问时完全投入,感到疲倦了,就马上停下来休息,或者到楼下散散步。吃东西也是如此,饱了就及时停下来,自己克制自己。
除了静坐,饶老还每天坚持写字作画。他善于诗赋,书画作品更是清逸飘洒、自成一家。饶老晚年时仍每天抽出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写字作画,他说,写字作画时,身姿、呼吸、心神都必须有法度,能够“一气周流”,对身心都大有益处。
饶老还精通古琴,并且是撰写宋、元琴史的首位学者。他经常抚琴为乐,将之视为一种运动和消遣方式。为了避免心理在得失中起伏波动,饶老从不与人下棋,也不参与打牌、打麻将等娱乐。饶老经常说“对什么事都不能太执着,除了做学问。”
王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