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马娟 李文娟 孟天笑
在邵阳市中心医院建院70余年的时间长河中,1978年以后的40年尤其值得铭记。
从十余个科室到41个临床专科和13个医技辅助专科,从480余张病床发展到编制床位1800张,年门诊量近12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9.2万多人次,她以波澜壮阔之势完成传统医疗向现代医疗的跨越,不忘初心续写“仁心仁术,博爱博施”的深厚传承。40年,三代邵医人在铿锵岁月中坚守为民行医,为邵阳百姓圆健康之梦,为万千患者点亮生命之光。他们以领先的医疗水平和良好的医德医风,立起了邵阳医者榜样,竖起了医疗行业标杆。
A 在夯实党建中传承红色基因
1981年,业务工作出色的田建华被调往医务管理科专门负责党务工作。直到2007年退休,他从事党务工作26年,曾是全市最资深的机关单位党务工作者之一。
“我们医院历来重视党员发展,随着医院发展壮大,党员越来越多,不得不设置专业的党务工作岗位。” 田建华说。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与医者仁爱博施的要求相生相长。80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该院基层党建工作屡受好评。1999年,中共邵阳市委和湖南省委先后授予市中心医院“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称号。此后,以党务促医务,以党建聚队伍的工作举措成为一代代医院领导班子的正本清源之举。当时间之轮驶入新时代,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德医风建设迫在眉睫。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越发体现。今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着力提升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把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公立医院党组织重要任务,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党委领导力和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经过几十年发展,该院党员从200多名增长到900多名。庞大的党员队伍怎么管才能不失活力?该院党委领导班子的工作思路颇具智慧:一是将原来按片区设立的5个党支部改设为6个党总支,下设34个党支部。每个党支部负责人都选举党性强、作风正、有能力的业务能手担任。二是首创党支部书记持证上岗制度。以培训、考核和资格认定的手段促使党务干部不断加强学习,增强执岗能力。同时要求党支部书记候选人,既要是工作能力强的业务发展带头人,也是党性修养好、医德医风正的党务工作带头人。“双带头人”效应实现了党务工作与医务工作的有机统一。三是定期开展主题活动。真正实现“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基层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个先锋模范。”
内科总支第七党支部书记、呼吸内科主任李再清,从业二十多年来,不但攻克了多个呼吸系统疾病治疗难题,且每年春节都主动坚守在工作岗位,以精湛医技和良好的品德言传身教,带领科室发展壮大。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是德业双优的“双带头人”。
红色基因代代传承,重基层党建的传统也代代相传。如今一批批80后、90后党务工作者已成为医院党务管理的中坚力量。机关后勤党总支第一党支部书记李丹1982年出生,该支部的26名党员来自不同科室。她利用主题日活动,策划了下乡义诊、联合宣教等活动,提升支部党员凝聚力。“在组织活动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党性认识。业余时间变得更有意义。”李丹说。
截至目前,该院党务工作者共126名,其中科室主任兼任的有42名,80后47名。各个支部每月都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基层党组织,已成为各基层科室的“加油站”和“连心桥”。
B 在强化服务中传承医者初心
从诊疗一栋楼到功能分区完成,从第一台彩超设备引进到智能化就诊设施全覆盖,从第一例肿瘤切除手术成功到规模化开展各类微创技术,。自从40年前,老一代邵医人接过“博爱博施”的接力棒,医院规模与诊疗技术就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1982年,急诊科成立,结束了“门诊急诊一起诊”的无奈;1986年,投资13万元购进日本EVB-26型胶部B超机,市民终于可以在市内进行彩超检查;2001年3月,心胸外科成功地为一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儿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邵阳市中心医院每一次医疗技术的进步都推动着全市医疗卫生水平向前迈进。
1997年1月,在该院“三甲”医院挂牌典礼上,老一代邵医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围观群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我们医疗技术进步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地方百姓。”该院儿科医生黄专一说。
作为湘西南医疗水平最高的公立医院,邵阳市中心医院最为百姓信赖。无论在医疗设施简陋的40年前,还是就诊科学高效的40年后,前来问诊的患者都远超负荷。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是跨越40年的永恒需求。
带着群众的需求与期望,几代领导班子披荆斩棘,一代代邵医人攻坚克难,实现了邵阳市中心医院诊疗服务飞跃式发展——
1993年被卫生部列入首批全国500所大型医院;
1999年被评审通过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优秀基地,现为南华大学附属医院;
2011年被卫生部确定为国家级湘西南区域医疗中心;
2011至2017年连续7年强势挺进“全国最有竞争力地市级医院100强”行列。
城西街道居民谭永华,仍记得80年代初,排队给患小儿肺炎的儿子取药打针的场景。“排不上病房号,就坐在走廊,或大厅地上。苦得很。”如今,她带着感冒的孙子再到儿科中心就诊,看到设计温馨的输液中心,发出“现在的孩子看病环境好多了”的感慨。
C 在公益担当中传承人本情怀
佘长健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1982年从湖南医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传染科。当时流行性出血热普遍,并不宽敞的传染中心每天要收治千余名患者。他和二十余名工作人员不顾自身感染的风险,昼夜接诊。看到大部分患者治愈出院,年轻的佘长健倍感欣慰,决定长期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在几十年与传染病作战的经历中,我体会到病患的无情,更体会到医生的责任担当。”
灾患无情医者有情。每一次传染病与重大灾害发生,邵阳市中心医院的诊疗队伍就迎来一次大考——能不能最大限度减少伤亡,能不能控制疫情蔓延。这既是对医疗水平的考验,更是对人民医生职业精神的考验。
1996年1月31日,城南乡祭旗村发生鞭炮爆炸,村子几乎夷为平地,大批伤员送往医院抢救。医院全院动员,不到半个小时,620余名医务人员迅速赶到医院,连夜对伤员进行救治,经6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共救治伤员306人,清创缝合291人,收治住院伤员77人,静脉输液92人次,实施大手术15台,大面积抢救任务圆满完成。
2003年,致命的“非典”肆虐,人们谈之色变。邵阳市中心医院50名医生、50名护士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奔赴“非典”病区,排查发热病人。期间,每天接诊几十位发热病人,并多次承担各县排查“非典”疑似病例任务,确诊了3位转入性“非典”病人,为抗击“非典”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9年,原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禽流感蔓延全球。邵阳市中心医院严阵以待,成立应急分队,全力防控甲型H1N1禽流感在该市扩散。抗“甲流”期间,医院共抢救了30例甲型H1N1流感病人。2013年4月,“甲流”再次卷土重来,而且这种H7N9新型流感比2009年的H1N1流感更复杂、更致命。该院感染科、呼吸内科、ICU等科室通力合作,以高度的责任心、高超的医术全力救治病人,于当年5月在全省率先成功治愈了首例H7N9流感患者。随后,又治愈了2例H7N9流感患者,打赢了抗击禽流感的恶战……
一代代邵医人,以一场又一场及时有效的救治,成功地阻击疫病的侵袭,赢得了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向人民群众交出了满意答卷。
D 在文化引领中传承良善美德
1988年,40岁的急诊科护士长邱银莲将自己家中的旧衣物带到医院,送给几名收容治疗的流浪儿。并自掏腰包为他们买饭送水。被同事们广为赞誉。她因常年的良善之举,被医院推荐获评全国模范护士。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典范。如今70岁的她回忆自己的护理生涯,却腼腆一笑:“我只是做了一个护士应该做的。”
2018年4月的一天,90后儿科护士罗凯玲发现重症监护室小女孩楚楚因父母不在身边陪护,害怕甚至抵触治疗。便随手拿起纸巾,帮病房的孩子们折出一件件漂亮衣服穿在芭比娃娃身上,逗他们开心。被大家称为“最美护士”。
48岁的心胸外科医师肖功武自从医以来,对就诊患者十分关爱,有时甚至为贫困患者支付医药费用。凭借良好的诊疗技术和品德,肖功武结交了众多患者朋友。今年4月底,他突发心源性心跳骤停,被送往医院抢救时,心脏骤停了八分钟,且没有进行紧急心肺复苏抢救,苏醒机几率极低。但凭借其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医疗团队夜以继日,他在72小时后奇迹生还。 苏醒后的肖功武看到连续三个昼夜没有休息的ICU中心同事,忍不住流下泪来。“我曾经也经常这样通宵给病人做手术,现在我从医生变成了患者,更加感受到医生的职业精神比金子还珍贵。”
邵阳市中心医院历来崇医德、重宣教。从建章立制到工作规范、从入职培训到医院内训,医德医风教育常态化、形式多样化,将良善美德根植入心、外化于行。
今年3月,该院党委与团委共同发起“点亮微心愿,温暖病友心”公益活动。患者写下微心愿,党支部或热心党员认领微心愿。截至目前活动参与人数近千人,新老邵医人在认领、帮助实现微心愿的过程中,感知患者之需,践行医者之仁。
“我们在这里救死扶伤,用爱心托起生命的太阳。”正如该院院歌《托起生命的太阳》中所写,四十年改革开放路,邵阳市中心医院以几代医者的青春芳华,托起了一代代市民心中的健康希望。坚守着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责任与对医者自我价值的追求。新一代邵医人,必将传承着这份坚守,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