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有朋友或患者问我:“医生,我可以吃点六味地黄丸吗?我觉得我肾亏呢!”而不少药房也将六味地黄丸放在醒目位置,作为补药推荐。那么,六味地黄丸能否长期吃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宋朝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最早将六味地黄丸应用于儿科,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原名“地黄丸”,用治肾怯诸证,《小儿药证直诀笺正》说:“仲阳意中,谓小儿阳气甚盛,因去桂附而创立此丸,以为幼科补肾专药。”后经元明清,六味地黄丸又开始应用于咳嗽、小便不禁、虚损、消渴、耳聋耳鸣、梦遗滑精等诸多内科疾病中,到当下,已用于治疗高血压,慢性肾病,甲亢,糖尿病等,也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的疾病中广泛应用,如尿道综合征、复发性口腔溃疡、跟痛症、骨折延期愈合、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皮肤瘙痒、早熟、阳痿、遗精、胸腰椎体结核、围绝经期综合征、儿童支气管哮喘、前列腺疾病等。只要临床辨证为肾阴亏虚的都可以用六味地黄汤来进行随症加减,效果更为理想。临床中,丸剂和汤剂的区别在于,丸剂一般适用用久病久虚等,需要长期治疗。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此方的配伍特点是“三补三泻”,补的是肾肝脾阴虚,以肾阴虚为主,泻的是泻肾浊,渗脾湿,清虚热,六味合用,补重于泻。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
虽说六味地黄丸有以上诸多功效,但现实中可否长期服用呢?其实,临床上适合服用的不是很多。中医有句话说“有是症有是病有是方”,一定要有这样的症和病,才用相应的药或方,更何况各人先天禀赋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所以不能千篇一律地治疗和用药,更不能当成对人人都合适的补药来推广。对于六味地黄丸来说,只有具备了肾阴亏虚的症状,比如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才适合长期服用,所以建议服药前咨询专业中医师。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心血管科主任医师 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