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科室还有一位女大夫叫段婉茹。一天晚上,一位缺血组的患者在血管造影时发生栓子脱落,紧急溶栓后回到监护室。夜里2点,患者的意识障碍加深,出现了脑疝,查CT后,发现脑内大片血肿。情况危急,主刀医生在从家赶来的路上,段婉茹抓紧时间联系手术室、麻醉,做术前准备。
在紧急把患者推往手术室的路上,她才有机会边推车边和家属交代病情和手术的风险。家属追着车,一边跑着一边听着,可能没听明白,连跟他们说话的大夫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因为大夫戴着口罩。经历了一夜的奋战,患者终于转危为安,此时已是第二天早晨上5点多了。段婉茹疲倦地走出手术室,正想告诉患者家属“一切都好”,没想到家属愤怒地把她骂了一顿,并质问道:“你是谁啊?我们等了一宿,也没见着你们大夫,你们到底做什么了?”
段婉如把这段经历写出来,并没有责怪患者家属的意思,而是为了提醒自己以后怎么可以做得更好。她说:“我需要自省,我让病人在外面等了这么久,担忧了这么长时间。”
作为一个女大夫,段婉如有很多的细腻之处。她在监护室的时候,有一个8岁的孩子,因长时间住院,吃不进去东西而插着胃管。拔了胃管之后再插时,小孩死活不想再插胃管。段婉茹心疼孩子,琢磨“是否一定要插胃管?”她仔细听了听小孩的肠鸣音,觉得比前两天稍微好一些,就问“宝宝想吃什么?”小孩低声说,“想吃大米粥”。小孩的妈妈在一旁补充说,在家乡她们每天都吃大米粥,可是来北京后只有小米粥,没有地方买大米粥。
段婉茹赶忙请假回家,熬好大米粥,然后带到医院。当她把大米粥端来喂小孩时,奇迹出现了,小孩真的一口口地喝下了一碗大米粥,居然没有吐!“那就不用插胃管了。”从那天起,段婉茹每天都给小孩熬大米粥,一趟一趟地带来喂她。慢慢地,小孩开始有精神了,体温逐渐降低了,脸上也有笑容了。就这样,小孩居然好起来了。
这样的细腻,体现的正是医生对患者的用心和关爱。
分享者:首都医科大学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 凌锋
来源:《文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