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湘茂 刘琼
悠悠湘江水,巍巍岳麓山。
长沙的十月,正是枫叶初红的季节。10月26日,岳麓山下,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5楼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刚做完一台手术下来的院长苏新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十三五期间,我院将坚持‘以中为主、中西结合’的办院方向,立足湖南、服务中南、面向全国,到2020年基本建成特色更鲜明、环境更优雅、患者公认、职工满意的研究型品牌中医医院。”苏新平开门见山。
据苏新平介绍,医院行医始于1957年3月成立的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临床研究室,1991年5月挂牌“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003年5月增名湖南省中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2006年更名为湖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近60年来,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医院由所成院、三甲跃升、收入破亿,谱写了传承、创新的灿烂篇章。
2002年10月,苏新平从湘潭市中医院骨伤科调入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从医生、科室主任干起,2012年2月担任湖南省中医院研究院附属医院副院长,4年后担任院长,是专家型的医院管理者。
担任院长不足一年,苏新平肩上是沉甸甸的重担,但胸中自有丘壑。他说,首先,医院精准定位为“研究型品牌中医医院”,“医院”是中心关键词,医疗是医院的中心工作,病人到医院就诊就是解决问题,医院功能要完善,诊疗技术要过硬,治好病才是硬道理;其次,正确处理好医疗与科研的关系,临床医疗是科研的基石,科研是临床医疗的升华。
苏新平向记者公布了一组“十三五”关键绩效指标:医院总床位数达800-1000张,医疗总收入达6亿元;职工数控制在800-1000人,为国家培养中医、中西医结合博士生10-20人,硕士研究生80-100人……
苏新平说,“十三五”期间,医院强化品牌学科建设,将打造全省中医诊疗中心2-3个,将现有的“湖南省中医肿瘤诊疗中心”打造成中南知名、国内有名的全国区域性中医肿瘤诊疗中心;以国家重点学科老年病为基础,整合心血管、脑病、呼吸专科,将其打造成省内领先、中南有名的“湖南省中医老年病诊疗中心”;依托骨伤、肿瘤及老年病专家优势,将骨伤科打造成省内知名的“湖南省中医骨伤科、骨内科、骨肿瘤、老年骨关节病、颈肩腰腿痛诊疗中心”。此外,着重培育针灸科、妇科、消化科、肾病科、儿科,力争其中有3个及以上专科进入重点专科,并从中孵化出国家级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完成骨伤科、护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建成湖南省“双心护理服务示范性病区”、“辨证施膳护理服务示范性病区”。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谈到医院管理,苏新平语气很坚定,他说,医院要发展,最重要的是治病救人,关键是质量,而质量来自人才,要因人制宜予以任用,人才不是通才,只要某一方面有专长就可重用;不唯年纪、学历、资历,而要以能力重用人才,同时推行人才激励机制。
苏新平举了一个例子,在医院的医疗物资采购方面,创新规范合同管理,建立合同会签制,由大家集中讨论,达成共识,并按各自职责签定同意书。在订合同之前招标议标,必须医疗物资使用科室、采购部门、纪检审计部门三方到场签字,互相制约和监督,防止“串标”,有效地堵住了管理漏洞。
作为一名骨伤科专家,他仍然在潜心研究“系统、规范的中医药综合治疗,不排斥微创治疗,慎重选择开放手术”的治疗方案;作为一名专家型医院管理者,他大量涉猎管理科学之类书籍,把医院的前景规划得更美好,带领全院职工走得更远,更好地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