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儿童用药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适宜用药品种少,或适宜剂型和规格缺乏,或处方不规范,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记者就读者关注的一些问题采访部分儿科及药学专家。
救孩子用啥药?——增加医师可用药品种
作为一名在临床工作多年的儿科医生,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主任王香云说,现在儿童用药极其有限,有时孩子因病情不得不要用非儿童用药,可药品说明书上没有儿童用药的指导,这时我们就叫超处方用药。对医生来说,用不用?不用就无药可治,用了就需医生承担用药风险。对《意见》中提到的“对已上市品种,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及时补充完善儿童临床试验数据”,王香云主任非常赞成,她认为开展儿童用药临床试验是有社会意义的工作。
此外,对有些儿童药物退市的情况,王香云主任感慨地说,“如临床上以往用的儿童镇静口服用药10%的水合氯醛,它常作为配合孩子做头部核磁共振检查时的镇静剂。这种药价格低,镇静效果好,依从性也很好。但不知为何从2010年开始就很难采购到了,后来镇静剂不得不改用针剂。这样就增加了孩子就痛苦。”
对《意见》中提到的“发挥医疗保险对儿童用药的保障功能,按规定及时将儿童适宜剂型、规格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这一内容,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玲弟更是有话要说,“孩子得病主要是呼吸道感染,临床上不少常用又有效的药物却没有纳入医保用药。如增强抵抗力的药物——细菌溶解产物,止咳药——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美敏伪麻溶液。如能将这些药纳入医保用药,将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减少了医生开处方时与患者家属沟通的时间。”
“酌减”减多少?——有更详细的药品说明书
一小瓶口服液,引发了陈家婆媳间的争吵:药品说明书上写着“小儿酌减”,媳妇遵医嘱给儿子服用了半瓶,而婆婆见孙子服药痛苦就悄悄“酌减”了一半。结果陈家小孙子咳嗽多天用药不见效。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主任谭秋荣说:“这样的情况经常可以见到。不少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只有成人剂量或‘小儿酌减或遵医嘱’等描述,缺少明确的儿童适应证和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警示栏为‘尚不明确’(以中成药常见)。遇到这种情况,临床医生只能凭借临床实践经验用药。患儿服用这种说明书的药品会存在一定的用药风险。”
谭主任对《意见》的出台很期待,她说,“作为药学工作者,希望在政策支持下,看到有更详细更明确的儿童适应证和用法用量的药品说明书,有更多的药品生产厂家愿意生产更多有儿童适应证的药品。大家一起努力降低儿童临床用药的风险。”
“保婴丹”真保婴吗?——正视中成药的利弊
针对《意见》中提到的“逐步规范儿科中药产品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配伍及不良反应警示,进一步促进儿科中药临床合理应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殷旭认为很及时。
他说,中成药的使用严格意义上讲,需要中医师的辨证用药。可临床实际中,中成药更多的是西医医生开和药店中出售。这些没有经过中医系统学习的医、药师,很难在临床中辨证使用。“是药三分毒”,这样不但疗效不好,还可能给儿童健康造成影响。
比如保婴丹是很多妈妈“海淘”清单里的常客,很多妈妈认为它是名方,效果好,甚至把保婴丹当成保健药,隔三差五就给宝宝喂服一次,这是不科学的。保婴丹由防风、薄荷、川贝等多味中药制成,用于痰热内闭、外感风寒引起的面红耳热、痰多气促、睡眠差、腹痛吐泻、夜啼惊跳等病症。但保婴丹中含有的冰片和少量朱砂,具有一定的毒性,婴幼儿代谢功能有限,如果过量或长期使用,可能在血液和肾脏中蓄积,伤害未发育完全的泌尿和神经系统。类似这样的小儿中成药还有很多,无论医生还是家长均应重视其安全问题,做到正确使用。
本报记者 张跃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