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范春生)据新华网报道,有病查不出,检查走过场……时下在健康体检行业中,错检、漏检等现象并不鲜见,令患者耽误了治疗最佳时机。9月19日,笔者在沈阳市一些健康管理机构采访中发现,目前对体检行业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约束,一些营利性体检机构为尽早收回投资,不惜过度检查、弄虚作假,体检人应警惕体检报告潜藏的健康陷阱。
沈阳市27岁的闵军最近在某体检中心检查,发现脑血管压力有点高,血流加速,被建议再做个CT检查。CT诊断结果是“脑皮质萎缩”。随后,体检中心的工作人员又建议他再做一个核磁共振检查,共花费3700元钱。心生疑问的他转到另一家大医院检查,结果是“无异常”。他气愤地说,前后花了7000多元的检查费,到头来只是一场虚惊。
据悉,为了多挣检查费,很多体检机构都会让体检者做一些本来没有必要的检查项目,叫人担心的是,有些检查尤其是放射线方面的检查,过多可能反而会损害健康。除了过度消费外,“血样被毁,检验报告照出”、“没病也得找病”等现象也屡有发生。错检、漏检更是令一些患者耽误了治疗最佳时机。
曾代理过较多医疗诉讼的律师游会荣表示,体检漏检、错检时有发生,但能提起诉讼的大多是没病被误查有病的,有病漏查的人却很难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因为每个患者的病理进展速度都是不相同的,法律法规无法拿出一个标准的界线来区分到底是漏诊、还是患者自身的原因。
沈阳市卫生局工作人员提醒,体检的质量与体检医生的技术有很大关系。按照《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体检医疗机构应至少有2名具有内科或外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每个临床检查科室至少有一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但在医疗实践中,不少体检中心尤其是民营体检机构,为了利润最大化,一些指标难以达标。最终造成体检报告潜藏健康陷阱乱象,亟待从源头上加以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