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 杨晓光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古代为了避讳一些帝王的忌讳,就连一些中药也“在劫难逃”,下面这些中药就是为了避讳某位君王而被迫“改名换姓”的。
山药是一味补脾益肾的佳品,但是在历史上却经历了两次改名换姓。山药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名为“薯蓣”。到了唐代,为了避讳唐太宗(李豫)之讳(“蓣”与“豫”同音),改名为“薯药”;到了宋代,又为了避讳宋英宗(赵曙)之讳(“薯”与“ 曙”同音)而改为“山药”,并一直沿用至今。
玄参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玄者,黑也,故有“黑玄参”之称。到了清代,因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改“玄”为“元”,“元参”便由此而得。
玄明粉是从中药芒硝中提炼所得,又被称为“风化硝”。在清代,遭受了与玄参同样的命运,为了避讳玄烨之名,改名为“元明粉”。
延胡索,在历史上也经历了数次的“改名换姓”。早在南北朝时期,该药名为“玄胡”,唐代始有“玄胡索”之名(见于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元代,为了避宋真宗之讳,改“玄”为“延”,因此得名为“延胡索”。明代,贾所学在《药品化义》中称其味“元胡索”,现常简称为“元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