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读卖新闻

第03版
读卖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1年08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门诊10封顶 住院100元包干
蓝山模式惠及百姓
本报记者 洪雷 通讯员 姚家琦

    ●本报记者  洪雷  通讯员  姚家琦

    今年3月,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悄悄地进行了一场极具创意的变革——将参合农民在乡镇医院所发生的一切诊疗行为及产生的费用用统一的标准“包干”:10元看门诊,100元住院。

    之所以“悄悄地”,是因为这场变革不仅前所未有地改变了农村居民的就医方式,更关系到基层医院能否正常运行,医生能否保得住饭碗。用当地人的话说:“事情还没干,叫得太响,一旦失败,成为全省的笑柄不说,更令老百姓失望。”

    令人欣喜的是,时隔半年,蓝山医改不仅开展得风生水起,更成功地理顺了基层医改初期暴露的各种矛盾,令老百姓、医务人员交口称赞。如今,蓝山的改革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人们希望,蓝山的创新,能够推诸全省,打通基层医改的的“任督二脉”,让医改真正惠及全民。

    “10+100”的甜头

    8月18日,蓝山县新圩镇中心卫生院交费窗口排着长长的队伍,与别处不同的是,不论他们得的什么病,得买多少钱药,在这里都只需要交10元钱。

    “您得的是什么病?开了多少药?真的只要出10元钱?”

    “没错,是10块,我得的是老胃病,已经不是第一次来看病了,药虽然不同,但每次都是10块。”这位名叫陈小平的患者虽然得着病,说起这事,却不由得面带笑容。记者看他手里的处方单,上面列着阿莫西林、西咪替丁、清开灵等四五种药,包括10元的诊疗费,收费总额处写着49.16元。

    对于新政策,陈小平说:“以前哪怕是看个感冒,一趟下来少说也得二三十元,稍微重一点的病就要六七十元,而且完全没有报销,现在统一10块钱包干,不要提有多省心了。”

    来到医院的住院部,这里更热闹——每个科室,每间病房都住满了病人,几乎没有一张空床。

    一位老人的经历更反映出新政策的实惠:新政实施以来,这位名叫胡必言的80岁老人已经陪着老伴在卫生院住了4次院,每次均只花费了100元,其中一次住院时间长达25天、药费金额达2300多元。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就在2个月之前,老人因为急病在县中心医院住了1天院,当天即用去医药费1278元,新农合报销之后,自己还是出了420多元。

    “交100块钱,住到病好了为止,完全不用担心费用的问题,这个政策真是好!”胡必言介绍说:“她今年81岁了,早些年落下一身病,去年就在乡镇卫生院住了6次院,治疗费除去新农合报销的部分,还花去8000多元。”老人清晰地回忆道:“之前,虽说报销比例也有80%,但有很多都是自费药品,尤其像我老伴这种虚弱体质,要长期注入氨基酸等营养药物的病人,实际报销的只有50%左右。现在,我不用担心交不起药费,也不用去算每次住院能报销多少,总之就是交100块。”

    住院部内,有像胡必言老人这样感触的病人比比皆是,一些病人还坦言,新政策出来之前,即使有病,也不敢来住院,“怕交不起医药费啊”。

    正如陈小平、胡必言所说,在蓝山创新改革之前,乡镇医院门诊病人没有纳入补偿范围,受益面不宽;住院病人自付起付线的钱以后,还需扣除自费项目,按比例补偿。农民没有充分享受到新农合政策的实惠,颇有怨言。

    医院篇

    在“10+100”补偿模式之中,尝到甜头的不仅仅是患者。

    据了解,去年12月31日,蓝山在全县25个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度实行初期,虽然药价下降,但卫生院药品种类减少,老百姓一时不能接受,觉得在卫生院看不好病,纷纷涌向县医院;与此同时,医疗服务量下降,药品收入被切断,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也随之降低,于是一度出现乡镇卫生院“冷死”,县级医院 “累死”的现象。群众不能就近看病,更增加了医疗负担,这些负担转而也成了群众对卫生院的抱怨。乡镇卫生院发展一时陷入瓶颈。

    新圩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龙继平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去年,我们医院员工的基本工资只有六七百元一个月,今年为了配合‘10+100’补偿模式的实施,全县推行了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绩效考核,今年我们给正式员工购买了5险,月基本工资最低的也有880多元,加上人均每月近1200元的绩效工资,医务人员人均月收入超过了2000元。”龙继平告诉记者,绩效工资还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60%,根据岗位、职务等分档次确定,随工资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40%,根据工作业绩等按年度考核结果发放,多劳多得,既兼顾公平和谐又避免“大锅饭”。

    该院药剂师杨李丹告诉记者,她去年的工资不到千元,现在每个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在蓝山县竹管寺中心卫生院,护士刘燕的工资也从以前的1500元,涨到现在的2000元左右。

    医务人员吃“皇粮”,不用为创收费心,每一张处方都是对症下药,博得了患者的信任,“客源”也就自然多了起来,医疗纠纷也再没了踪影。

    蓝山县卫生局提供的一份实施“10+100”前后门诊、住院情况对比数据材料显示:

    2010年1-7月,该县的门诊人次为8.5万人,门诊次均费用为71.5元;今年1-7月,该县的门诊人次为10.5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6万人,门诊次均费用为33.5元,比去年减少38元。

    与此同时,2010年1-7月,该县的住院人次为5646人,住院次均费用为888元;今年1-7月,该县的的住院人次为6032人,比去年增加了386人,住院次均费用为650元,比去年减少238元。算下来,费用下降和补偿增加共为农民减少医疗负担1100万元。

    “这些数据,不单是体现老百姓受益,更重要的是搞活了卫生院,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运用。”蓝山县医改办主任、卫生局局长吴友忠说,“10+100”补偿模式实施之后,一方面是门诊有补偿了,减少了不必要的住院,卫生院出现了门诊增加,住院减少的局面,减少了农合资金的支出;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机制,实现病人的合理分流,病人到乡镇住院,便能和县医院直接对接。“这种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向的转变,不仅明确了卫生院的职能,同时有利于规范患者的就医习惯和医生的诊疗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县医院推行?全省推行?有何不可!

    如此优惠的政策,这么低廉的收费,能不能治好老百姓的病?能不能在县级医院推行?省内的其他县市能不能借鉴?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吴友忠给出了答案。

    据了解,出台“10+100”补偿模式之前,蓝山县组成了4个调研组分别下到25所乡镇卫生院进行调研,对全县卫生院前3年的门诊人数、住院人数和费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医疗费用进行了预测。今年蓝山县参合农民32.7万人,实现了新农合全覆盖。人平筹资230元,总筹资7500万元,比去年增加3000万元。全县预算卫生院门诊人次20万次,补偿资金600万元;预算住院人数1万人次,补偿资金700万元。卫生院总补偿资金1300万元,占农合总资金的17.3%。

    “在总额预付的前提下,乡镇医院在治好病的同时控制了门诊、住院的医疗费用,因此在资金方面完全能够应付得过来。”吴友忠说道。

    与此同时,蓝山县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乡镇卫生院管理中心”,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的财务和业务。今年以来,县财政还投入1063万元进行乡镇卫生院改革。吴友忠认为,经过半年时间的实践,蓝山的经验被验证是可行的,也是可以供全省多数卫生院借鉴和推行的。“至于在县医院的推广,通过经费测算,目前还有困难,但到明年新农合基金盘子继续扩大,进一步对医疗费用加以控制,要实现这一目标也并非不可。”

    湖南省卫生厅党组书记肖策群说,“10+100”就医模式不仅“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减少了新农合报账的很多麻烦,而且规范了医疗服务的管理,创新了新农合付费方式,通过实行这一改革模式,一手把新农合基金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好了,一手使老百姓得到了医改带来的政策实惠,这“一手托两家”办法很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26448 13507310918 13508480584 传 真: (0731)84326211 订报热线: (0731)84326226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读卖新闻
   第03版:读卖新闻
   第04版: 社区在线
   第05版: 特别关注
   第06版:健康博览
   第07版:妇幼保健
   第08版:心灵家园
   第09版:专病论治
   第10版:中医中药
   第11版:药械指南
   第12版:广告
   第13版: 学生健康
   第14版:养生之道
   第15版:广告
   第16版:杏林副刊
蓝山模式惠及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