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人们可以不受责备地互相愚弄、欺骗、开玩笑。近年来,愚人节也日渐在国内尤其是年轻人中流行,不少人就在这一天被人“蒙”住了。
一般来说,愚人节人们上当受骗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影响:
一是暗示,即“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或动作,以一种含蓄的方式,对他人(或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活动过程。人们在愚人节里的一些糊弄人的把戏多利用了暗示术,因为多是一些善意的游戏,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被暗示者一般也很少存在戒备心理,这便是人们较易接受暗示,进而受骗上当的原因。
二是从众,就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和大多数人想法一致的行为。如愚人节里常会传播一些奇闻,其中不少明显违背常识,有些人一开始也不信,但经众多传媒的传播扩散,于是便弄假成真,使得一些人深信不疑。从众心理是自我意识弱化、独立性较差、缺乏个体倾向性的体现。一般性格随和、缺乏主见、独立分析能力弱、缺乏科学意识的人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
三是思维定势,我们的思想、行为一般总是习惯于长年累月地按照某种既定的模式“运行”,由于形成了固有的“惯性”,很多人因此而走不出思维定势。在愚人节里一些人便利用了人们思维上的弱点,顺着人们固有的思维“惯性”来设计某些机关,使人们不知不觉间误入圈套。
心理专家提醒,“愚人节”被异化成挖空心思恶意捉弄人,是对节日的误读。在西方,这个节日是在幽默的前提下,做到不失庄重和礼貌。愚人节玩笑开大把别人弄出问题的事每年都有,生活中不能没有幽默,但是幽默一定要善意,这才是一种智慧,而整蛊或愚弄他人的恶作剧是有失道德的行为,人们在开玩笑的时候应有分寸,不要太过分,以免造成不好的后果。伍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