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养生之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读卖新闻

第03版
读卖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0年8月1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入秋后谨防“阴暑”
郭盛永

中暑有阴、阳之分,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因高温酷暑而引起的“阳暑”,对“阴暑”症往往认识不足。

中医学认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阴暑”的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湿。现代医学认为,发生“阴暑”的原因是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大,抵抗力减弱,当遇到气候突然转凉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后,病原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导致“阴暑”。

现虽已入秋,但闷热天、桑拿天、雷雨天依然较多,暑气一时难消,且有“秋老虎”的余威,人们仍延续避热趋凉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在睡眠和纳凉时过于贪凉;二是运动劳作后快速降温。二者均可导致风、寒、湿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

初秋的白天天气温度较高,昼夜温差加大,一热一凉易伤“阴精”。患者主要表现为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病症。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宿疾者尤其要加强防护,不可因避热贪凉,遭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因而要注意多饮水,每天至少1200毫升;常喝稀粥、淡茶、菜汤、豆浆、无糖果汁等;每天吃1-2个梨、西瓜等有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食物,少饮酒;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眼。这样就能够有效减少由高温带来的烦燥、食欲减退、睡眠不佳和贪凉受寒等潜在的危害,安全度过夏秋之交。

一旦中了“阴暑”,轻者喝点藿香正气液,重者及早看医生,不可麻痹。

郭盛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26448 13507310918 13508480584 传 真: (0731)84326211 订报热线: (0731)84326226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读卖新闻
   第03版:读卖新闻
   第04版:社区在线
   第05版:特别关注
   第06版:九州方圆
   第07版:四季防病
   第08版: 心灵家园
   第09版:妇幼保健
   第10版:中医中药
   第11版: 药械指南
   第12版:时尚健康
   第13版:美食营养
   第14版:养生之道
   第15版: 医学前沿
   第16版:杏林副刊
走石子路健身不一定适合你
手腕操减轻疲劳
石子路这样走对身体最有益
老人摇头晃脑很危险
入秋后谨防“阴暑”
老人健身
“大、中、多”
六味地黄丸
让年轻人远离早衰